二氯异氰尿酸钠在羊肚菌原种制作中的应用
二氯异氰尿酸钠在羊肚菌原种制作中的消毒方案
(适配基质:小麦80%+木屑20%+石膏1%+石灰2~3%,以100kg干料为例)
一、核心消毒原则
二氯异氰尿酸钠(含氯约60%)水溶性好、刺激性低于三氯类,需重点针对基质预处理(防基质带菌)、接种环境/工具(防外源污染) 两大环节,避开与石灰直接混合(避免降低药效)。
二、具体消毒步骤
1. 基质预处理消毒(关键:小麦+木屑同步消毒)
(1)小麦消毒(核心载体,必做)
用药量:按小麦干重的0.1%-0.2% 添加(100kg干料中含80kg小麦,需80g-160g二氯异氰尿酸钠,优先用100g)。
操作:
1. 先将100g二氯异氰尿酸钠倒入200-250L清水中,搅拌至完全溶解(无颗粒,水温常温即可);
2. 倒入80kg小麦,浸泡8-12小时(同之前氨基酸浸泡时长,期间翻拌2次,确保麦粒均匀接触药液);
3. 浸泡结束后,捞出小麦沥干至无滴水(无需额外冲洗,残留药液可辅助后续灭菌,沥干时避免麦粒堆积发热)。
(2)木屑+辅料消毒(配合石灰,调pH后消毒)
用药量:按木屑干重的0.08%-0.1% 添加(20kg木屑需16g-20g二氯异氰尿酸钠)。
操作:
1. 20kg木屑+1kg石膏+2-3kg石灰混合均匀,先加少量清水调至“手握成团、松开轻散”(此时基质pH约8-9,符合羊肚菌需求);
2. 将16-20g二氯异氰尿酸钠溶解在5-8L清水中,均匀喷洒在木屑混合物上,边喷边翻拌,确保基质干湿一致;
3. 喷药后堆闷30分钟(让药剂充分渗透,杀灭木屑中的杂菌孢子),再与沥干的小麦混合。
2. 环境与工具消毒(接种前1-2小时完成)
(1)接种室/接种箱消毒(熏蒸法,彻底杀菌)
用药量:按空间体积5g/m³ 计算(如10㎡接种室,高2.5m,共25m³,需125g)。
操作:将二氯异氰尿酸钠与少量干木屑/锯末混合(助燃),点燃后关闭门窗,熏蒸1小时,通风30分钟后再进入接种。
(2)工具消毒(接种铲、菌种瓶、镊子等)
浸泡法:配置0.2%浓度药液(1L水加2g药剂),将工具浸泡30分钟,捞出后用无菌纱布擦干;
擦拭法:接种瓶外表面、操作台,用0.2%药液擦拭2遍,晾干后使用。
(3)场地地面/墙面消毒
配置0.1%浓度药液(1L水加1g药剂),用喷雾器对接种室地面、墙面(高度1.5m以下)均匀喷雾,喷后保持地面湿润10分钟。
3. 接种后环境维持消毒(可选,降低后期污染)
接种完成后,每天用0.05%浓度药液(1L水加0.5g药剂)对接种室空气喷雾1次(避开菌种瓶口),持续3天,抑制空气中杂菌滋生。
三、关键注意事项
1. 避开石灰直接混合:二氯异氰尿酸钠遇强碱(石灰)会加速分解,需先将石灰与木屑混合调pH,再喷药消毒,不可将药剂与石灰干粉直接搅拌。
2. 控制残留:小麦浸泡后无需冲洗,但需彻底沥干,避免基质含氯过高抑制羊肚菌菌丝萌发(若菌丝萌发慢,下次可降至0.08%添加)。
3. 个人防护:配药、喷雾时戴橡胶手套和口罩,避免药液接触皮肤和吸入,操作后及时洗手。
周口食用菌网由太康县奋发食用菌合作社主办。
致力于:
食用菌技术推广:提供食用菌技术资讯,普及食用菌种植技术;
产业支持:组织当地农户发展食用菌生产,推动食用菌产品营销与品牌建设;
生态循环:推广菌渣培肥、菌渣还田技术,促进菌果粮菜协同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