鸡腿菇学名毛头鬼伞,其菌肉嫩滑、味道鲜美、营养丰富,是近几年在我国得到广泛栽培的一种美味食用菌,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。然而在鸡腿菇栽培过程中普遍发生鸡爪菌病害。其子实体初期颜色为浅褐色或棕红色,内部白色木质化,有异味。总状炭角菌原生于土壤腐殖层,子实体成熟后散发孢子,传播媒介通常为空气、土壤、水、堆肥以及昆虫等。夏秋季节孢子大量萌发,传播很快。发生鸡爪菌侵染时,总状炭角菌前期菌丝生长阶段,因争夺养分影响鸡腿菇菌丝正常生长;后期随着总状炭角菌的菌丝蔓延,侵袭鸡腿菇菌丝,使鸡腿菇菌丝逐步萎缩,不能转入生殖生长,致使鸡腿菇不能长出子实体[1]。鸡爪菌严重危害鸡腿菇正常生长,致使大面积减产,甚至绝收,给栽培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,严重挫伤了菇农栽培鸡腿菇的积极性。鸡腿菇栽培中这种鸡爪菌病害的发生已经成为制约鸡腿菇生产的“瓶颈”问题。针对这种情况,结合多年实践经验,从栽培生产的各个环节总结鸡爪菌综合防治措施,以期为鸡腿菇的栽培提供参考。
1 合理安排栽培季节
鸡腿菇属中温型食用菌类,菌丝生长适宜温度22~27℃,子实体发育温度为12~18℃。菌丝比较耐低温,但抵抗高温能力差,子实体在低于8℃、高于30℃时不容易形成。而鸡爪菌是一种喜欢高温的菌类,其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~30℃,低于15℃几乎不发生,其孢子的萌发最适温度为25~35℃,25℃以上时其污染传播迅速。因此,应该避开高温季节栽培鸡腿菇。北方地区在9月栽培最理想。8月前栽培,温度高、易污染,时间过早;10月以后栽培,虽污染少,但产量低,栽培时间过晚。
2 严格做好消毒工作
一是发菌和出菇场地消毒。菇房使用前要严格熏蒸消毒,发好菌的鸡腿菇菌棒栽入菌床之前,栽培床面要进行认真清理,用石灰水喷洒床面;如果用层架式栽培,老的床架需要用石灰水浸泡后晒干才能使用。二是培养料的处理。目前选用发酵料进行栽培的较多,选择新鲜、干燥、无霉烂变质的原料,曝晒2~3d,尤其是粪类原料要经过充分曝晒,然后进行堆集发酵。料温上升至65℃后翻堆3~4次,达到料棕褐色、呈现适量放线菌菌丝,有芳香味,培养料pH值为7.5~8.0。有条件的再进行常压灭菌处理,灭菌时间为6~8h。三是覆土材料的选择和处理。选择远离栽培场地从未种过鸡腿菇、也没有施用过栽培鸡腿菇废料的地块、没有发生过鸡爪菌的土壤,最好是地表20cm以下的深层土。覆土材料经曝晒2~3d后,再用2%石灰粉拌匀消毒,每100kg土喷施1000倍甲醛溶液5~10kg,起堆,用塑料膜压严闷24h,然后打开薄膜摊晾几天即可使用[2]。
3 合理调控菇房温度和湿度
鸡爪菌适宜生长在高温高湿环境中,在栽培管理中做到合理调控温度和湿度。一是严格控制菇房温度。鸡爪菌菌丝生长、孢子萌发适宜温度在30℃左右,15℃以下一般不发生子实体。鸡腿菇发菌期温度保持在20~25℃,覆土出菇期菇房温度保持最好在15℃左右。二是适时覆土。在适宜的条件下,鸡腿菇一般覆土10d以后便可长出子实体。为了防止鸡爪菌的发生,应该在鸡腿菇最适宜的出菇温度(16~24℃)到来前10d进行覆土,尤其是在秋季,不可过早覆土。三是合理控制菇房和覆土湿度。鸡爪菌要求空气相对湿度相对较高,一般在90%以上,接近100%,出菇期菇房适宜湿度应控制在85%左右,不能超过90%。覆土湿度控制在18%左右,不能高于25%;如过高则应通风降湿。
4 栽培场地实行轮作
鸡爪菌对鸡腿菇的感染具有专一性,应该避免在同一栽培场所连续栽培鸡腿菇。如果春茬栽培鸡腿菇后,紧连着栽培秋茬,往往会引起鸡爪菌的大面积发生。鸡腿菇收获完毕后应彻底清理床面,轮换栽培一些其他食用菌,如平菇、双孢蘑菇等[3-4]。有条件的可实行1年以上轮作,从而有效切断鸡爪菌传播途径。
5 其他控制措施
一是控制水源污染。长菇期喷水禁止使用池塘水、沟水等污染水质。二是严密监视。发现鸡爪菌的迹象立即把菌丝连同培养料一起挖出远离菇房,并在患处撒上石灰粉,以防止蔓延。如果在床面发生鸡爪菌,要先用塑料袋套上子实体防止孢子散发,然后连带下面的培养基一起清除掉,带出棚外深埋。